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轉] 沒有黑箱法 就沒有中醫學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subject: [轉] 沒有黑箱法 就沒有中醫學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本文轉自: http://www.zhongyi999.com.cn/?action-viewthread-tid-3525
已經轉成繁體。

 

沒有黑箱法 就沒有中醫學

發表日期:2005-01-20
作者:歧黃家奴

關於中醫「虛指」概念

「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是不全面的,醫學的出發點不僅僅是解剖學。這句話僅僅適用於西方醫學,而對中醫並不適用,中醫學作為一門醫學就是一個沒有解剖(或叫作不注重解剖)的醫學。《內經》中雖然提到解剖,但是它並非中醫學的出發點、並非核心內容,而是一種輔助內容別有用途。不然,為什麼硬要說「肝」 在左面?為什麼把找不著的「三焦」作為一個重要器官?

要理解中醫理論,首先要知道《內經》中所有關於形體器官的概念都是虛擬的,是指某種功能而言,只是指某種解剖所見而代其名稱,所以稱「虛指」。而少數的「實指」,例如頭髮,則並不談其功能,有重要功能的器官皆是虛指。所以,無論解剖上見到或見不到都無關緊要,見到的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是不可能理解中醫的。在這些虛擬概念中有一定的實指成分,既然指其名而代之,則最好有一定的根據,沒有也沒有關係,如「膽」就是沒有一點實指成分。且不可把這些實指成分看重,因為那樣就把中醫學引上了邪路,會把發達的中醫當成了西醫的原始時期。

說到「虛擬」,這在幾十年前人們是無法接受的,直到認識了西方的「黑箱系統辨識法」,中國人才勉強承認(無洋不是理、無西不成學),但仍然懷疑:古人怎麼會有那麼高的智慧,超前了幾千年?再說,「虛擬」的東西也能用來治病?答案是肯定的,至於「為什麼」,就讓哲學家去討論吧,我們要避開干擾,就只談這種方法。

所謂「黑箱系統辨識法」簡稱「黑箱法」,《辭海》是這樣講的:「即通過觀測黑箱外部輸入信息(外界對黑箱的影響)和輸出信息(黑箱對外界的反應),以研究和認識其功能、特性、結構、機理的科學方法。黑箱法注重以整體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統,便於研究完整狀態下和解剖狀態下具有不同性質和功能的高級復雜系統。它根據輸入(因)和輸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數據或圖框模型)進行分析、預測。化繁為簡,便於研究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因素繁多的系統,如生態、經濟、社會、腦等。」

兩千多年前的中華先民就是用這種方法研究、認識人體這個龐大繁雜的巨系統。《內經》對人體的生理病理的描述就是一個化繁為簡的「圖框模型」,它與真實的解剖不同,是理所當然的,與西醫生理病理的不同才是中醫學的優勢。在沒有解剖學的情況下,中醫理論與臨床已經卓有成就了,那個時候西醫解剖學還不知在哪個狗肚子裡轉筋呢。

即便在現在,用這種方法研究人體也是遙遙領先於解剖方法的。只可惜,我們那些捧著祖宗飯碗的精英們,為什麼要吹捧西醫的解剖方法,而貶低自己的呢?

很多人說:中醫《內經》中的「心主血脈」就是中醫解剖學的成果,正是這個對「心主血脈」的錯誤理解,才誤了大事。如果我們把虛擬的概念實化(當然現在還遠遠做不到,甚至還沒有人開始做,不過「虛擬實化」應該是中西醫理論結合的唯一可行方法),那麼,中醫的「心」,是虛指的概念,如果實化,其主要功能在於腦,中醫的「血脈」主要是指西醫的神經,「心主血脈」是用解剖所見的心臟連著血管的形象,來指代西醫的大腦支配神經這種生理現象;中醫的「肺」,也是虛指的概念,如果實化,它不僅與呼吸有關,還包括西醫心臟的功能(這有鐵一樣的論據,只是人們視而不見罷了,因篇幅而省略不談)。如果按邏輯推導下去,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左寸脈(心)主西醫的頭部,右寸脈(肺)主西醫的心臟和肺。臨床確實如此,大家可以體驗一下,如果準確率不能達到80%(因為影響脈象的還有其它因素),我就承認這個說法是錯的。具體方法是:按寸脈以上與腕橫紋相平處,如果右寸(中醫的肺)外側脈動明顯,則是西醫的氣管或附近有症狀;如果在其內側(舟骨附近)脈動明顯,則是心肌供血問題。在左寸脈(中醫的心)內側(舟骨附近)脈動每年明顯,則多有頭痛、眩暈、失眠或其它頭部症狀;如果其外側脈動明顯,則是頸椎、後頭部有症狀。如果來診者是左撇子,則左右寸相反。這就證明了,西醫心臟的部分功能包含在中醫的「肺」,如果「心主血脈」,確實是指西醫所說的循環系統,作為一種理論怎麼能就只有這一句話呢?中醫理論可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體系啊!對這一句話的錯誤理解就足以導致整個理論框架的瓦解,何況一錯再錯呢?

黑箱法(而不是解剖法)才是中醫學的基本方法,沒有黑箱法就沒有中醫學。虛指的概念才是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再如:「筋」是指運動功能,「骨」是指支持功能,「皮毛」是指防衛功能等等。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信息輸入與輸出部件的五官七竅,雖然其實指成分明顯,但仍為虛指感念。如 「鼻」,根據《內經》所述,其功能至少應該包括嗅覺中樞和部分免疫功能,而不僅僅是解剖學的鼻腔。建立在「黑箱法」基礎之上的中醫理論,其邏輯之嚴密簡直是天衣無縫,任何差誤都會使這個體系不能自洽。

 


edited: 1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2subject: 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這裡的「黑箱」(black box)並沒有貶意,請不要誤會,黑箱模型很早(194x)在外國就已經有人在提。相對的模型是白箱(white box)。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ack-box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3subject: 中醫是一種黑箱理論(二)---中醫的診斷方法和對人體的認識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是一種黑箱理論(二)---中醫的診斷方法和對人體的認識

解剖學,組織學,生物化學等方法研究人體,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擾了人體正常的生命運動,不能完全精確地反映生命運動的客觀過程,具有局限性。其次,這些科學所採用的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人為地割裂了人體局部和整體的緊密聯繫。不管這些科學本身怎麼發達,要毫無遺漏地把握人體內各部分的一切耦合關係總是不可能性的。

控制論中的黑箱理論突破了以往一些單純採用分析方法的科學的局限性,用所謂「不打開黑箱」研究系統的方法,從綜合的角度為人們提供了一條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尤其對某些內部結構比較復雜的系統,對至今為止人們的力量尚不能分解的系統,對在分解系統的過程中會嚴重干擾本身結構的系統,黑箱理論提供的研究方法是特別有效的。

中醫理論正是一種不打開黑箱來調節人體的醫學理論體系。中醫的核心問題是辯證論治,辯證論治中的受控量(或被調查量)基本只限於症狀變量系統,而症狀變量系統在被調查過程中是可以在不干擾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情況下建立的。在對人體內部構造的認識中,與西醫採用解剖學等打開黑箱的方法了解人體內實質性系統,器官不同,中醫的臟象,氣血,經絡等學說採用綜合症狀變量系統變化的方法,建立了一個易於從外部進行控制的人體構造模型。在基本調節法上,中醫以陰陽學說為中心,廣泛地採用了負反饋調節法。

控制論常常把我們研究和控制的對象看作一個黑箱,它的內部結構和性能是未知的,有待去研究。研究黑箱的一種辦法是打開黑箱,例如:化學家提純物質,分解成各種元素;生物學家解剖動物,植物;工程師把機器拆成零件等等。這確實是一種認識事物的有效途徑。但是,在打開黑箱的過程中不干擾黑箱本身結構的那種黑箱是不多的。而且即使打開了黑箱,就會發現它原來也是由一些小黑箱組成的。自然界是不可窮盡的,打開了一個黑箱只標志著我們認識到了事物的某一層次。在任何特定的條件下,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總是不得不跟一些當時還不能打開的黑箱打交道。控制論注重在不打開黑箱的條件下,建立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

中醫正是把人體當作一個黑箱來研究的。一方面,人體黑箱輸出的信息,中醫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獲得的。中醫四診法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取得人體輸出信息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干擾人體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動,沒有破壞原有的狀態結構。從歷史上看,雖然我國古代早就有一些關於屍體解剖的零星記錄,但它們始終未像西醫那樣成為理論體系形成的主要依據。中醫理論建立所依據的主要是由四診可以獲知的症狀變量,而症狀變量的最後輸出端都在體表,都是可以由外部觀察的。

另一方面,醫生對人體黑箱的輸入過程,即控制過程,中西醫採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醫生要控制病人什麼?這個問題與診斷方法密切相關。對西醫來說,由於有分析科學作基礎,醫生可以直接觀察人體內部實質性器官的變化,因此受控量也可以是體內實質性器官的狀態變量。例如西醫可以探討腎上腺素對支氣管平滑肌的放鬆作用,洋地黃對心肌收縮力的加強作用這樣一些問題。隨著分析科學的發展,受控量已逐漸深入到某些分子原子的水平。而對中醫來說,病人的狀態信息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來獲得的。因此受控量也只限於四診所能辨析的症狀變量範圍。對各種施治輸入,中醫關心的是它們對症狀變量的影響,例如麻黃的發汗作用,茯苓的利尿作用等。由於人體內外緊密耦合的機制,人體內部的病變會反映到症狀變量中來。中醫通過對症狀變量的控制來控制人體,是基於「有諸內必形諸外」這樣一種基本設想。

中醫由接收信息,調查人體狀態的「辨證」過程,到發出控制指令,對人體進行輸入「論治」過程,受控量限於症狀變量,因此,中醫採用的是一種不打開黑箱的控制方法。

 


edited: 2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4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三)---中藥的發展和隨機調節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三)---中藥的發展和隨機調節

在控制論中,根據我們對黑箱的了解程度以及黑箱自身的復雜程度,有許多不同的調節黑箱的辦法。其中最常用的有隨機調節,有記憶的調節,建立多變量系統,負反饋調節以及建立模型等等。我們發現,這些方法在中醫裡被廣泛地運用著。

今天,有了顯微鏡,手術刀,X光機,CD,核磁共振等,我們可以對實質性致病因素,致病部位,致病機制,藥理機制作一番詳細的分析後給出一定的控制指令,對病人施加輸入。但是在遠古,在沒有現代科學知識的條件下,在沒有任何儀器的幫助下,在對人體黑箱和各種藥物黑箱的內部機制完全不了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對付疾病的呢?除了採用今天這樣一套復雜的程序之外,能不能用別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呢?

能。可以用一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我們所擁有的輸入手段中的某一個直捷了當地輸入進去,看看病人的輸出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如果不行就換一種輸入,採用一種「一個一個試試看」的辦法。

據《山海經─修務訓》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這個神農不是別人,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這個記錄生動地反映了他們當時與疾病作鬥爭的史實。這個記錄告訴我們,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我們遠古的祖先是從「嘗」開始了解的。也就是說人得了病,吃吃這種藥,沒有用,吃吃那種藥,也沒有用,吃吃另一種藥,好了。這樣就開始了對每一種藥物的作用的認識。這中間付出的代價是極大的,「一日而遇七十毒」。正是這種精神,積累了無數人體黑箱輸入輸出的數據,為後世有效地調節和控制人體,為中醫理論體系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另一方面,這種方法對我們所用地藥物也具有同樣的意義。可以肯定,我們遠古的祖先對大自然提供的各種植物,動物,礦物類藥物的成分,分子式,結構是一無所知的,所有的藥物都是未經打開的黑箱。那麼,如何在不了解它們的內部機制之前用它們來治病呢?很簡單,我們的祖先採用了一種所謂用黑箱來隨機地調節黑箱的辦法。某種藥一經輸入,就把它的所有成份,所有性質,所有與人體起作用的因素體現在結果裡了。如果這個結果沒有達到目的,就換別的藥,直到這個「嘗百草」的調節過程使人體黑箱恢復正常的狀態。

這就是控制論中對黑箱的隨機調節。這種方法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危險性,成功的幾率很小。但在遠古時代,幾乎人們用來對付疾病的唯一方法。在中醫理論體系建立之後,也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在現代醫學裡,許多治療手段的發現,也常常要依靠這種隨機過程。


edited: 2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5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四)---古代中醫的治療方法:對症治療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四)---古代中醫的治療方法:對症治療

通過大量隨機調節,人體黑箱從各種角度得到了試驗,人們積累大量輸出輸入的數據,藥物和針灸對人體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試驗。人們開始了解到,對人體施加的輸入跟人體的輸出是有某種確定性對應關係的。任何一種藥物對人體的症狀有特殊的作用,用砭石或骨針刺入人體某些部位後引起的症狀改變也是特定的。這就使人們從亂嘗亂碰的隨機調節進化到對這種輸出輸入對應關係的研究中去,促進了對人體症狀變量的辨析。人得的病開始按部位分出類來。

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當時已經記載了許多疾病的名稱,如頭病,耳病,眼病,鼻病,牙病等等。從後世的觀點來說,這些文字所反映的不過是一些描述得很粗略的症狀。然而對我們的祖先來講,了解疾病正是從這些症狀開始的,當時的醫學也僅限於對症治療。

對症治療所注重的是輸入和輸出的一一對應關係,它使人們可以在隨機調節的基礎上根據他人或過去的經驗主動地去選擇藥物和穴位了。對一個人不成功的經驗往往給別人提供了成功的借鑒。我們知道砒霜有毒,也知道它能治病,就是因為有人吃過,發生了中毒現象或一定的療效,這就為別人和後世提供了經驗教訓,「令民知所避就」就是這個意思。

這裡要牽涉到可重復的概念。雖然人和人之間,狀態和狀態之間沒有絕對相對的可能,但人作為進化史上的一個物種,卻具有相對的同一性。很多過程在個體和個體之間是可以近似重演的,至少可以表現出具有某種概率性的重演。這就是人體黑箱可重復的性質。正因為有這種性質,醫學才可以找到自己的規律。

此外,利用經驗還必須跟人類具有記憶性的性質聯繫起來才能得到體現。如果大家七嘗八嘗,嘗完就忘記了,那麼「嘗」的意義也只限於個體。人們的經驗經過無數世代的積累,口授筆傳,又有歷代醫家的記錄整理,才取得它對整個民族和人類是有用的價值。

對症治療比隨機調節進化了一步,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在臨床上,這種方法的治癒率仍然不高。張三用甲種藥治好了頭痛,但甲種藥對患頭痛的一大群人來說,有效的概率可能是很低的。甲種藥對李四來說可能完全無效,照樣頭痛;對趙五可能只有一點用,對王六可能頭更痛了等等。這說明,人體黑箱某一對輸入輸出之間沒有完全確定性的一一對應性質,把人體當作一個簡單的單變量系統來研究是不行的。

因此對症治療仍是極不完善的方法。它剛剛脫離了原始的胚胎,仍帶有極大的盲目性,遠遠不能滿足人們跟疾病鬥爭的需要。要使經驗性的對症治療提高一步,醫學必須要飛躍到它的理論階段,必須要有理論的指導。這一飛躍是在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以《內經》的出現為重要標誌。從《內經》開始,中醫逐步建立了自己獨特的辯證論治理論體系。


edited: 1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6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五)---多變量系統與辯證論治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1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五)---多變量系統與辯證論治

在黑箱理論中,如果遇到系統不確定的情況,也就是說,當某一對輸入與輸出沒有一一對應關係時,一般可以採用重新規定系統的辦法,多考慮一些輸入輸出變量,然後看看一個相當於新黑箱的新系統是不是確定的,或者是不是有統計確定性的。中醫從對症治療發展到辯證論治,採用的正是這種重新規定系統的辦法。

在醫療實踐中人們認識到,那種僅僅著眼於個別變量的對症治療法只能取得很小的確定性,「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顧此失彼,得不償失。因此必須全面地看問題,考慮更多的症狀變量。如果不但看到頭痛,而且注意到頭痛的部位,輕重,時間,注意到出汗,脈象,舌象,脅痛,睡眠,食欲,面色,大小便,體態,情緒,年齡,性別等一系列情況,同時注意到季節,氣候,環境,飲食習慣等情況,分出幾類來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那顯然可以將治療的確定性大大提高。這樣就不再把人體看作只具有一個變量的系統,而看作具有眾多變量的系統。

同時,對這些變量可辨狀態的辨析也很重要。由於中醫不得不依靠症狀變量系統來完成對人體的控制,因此為了取得必需的變異度,同西醫相比,中醫對症狀變量的辨析是很細致的,望聞問切都有獨到之處。如脈象,中醫可以分出二十七種來,這二十七種狀態的辨別,中醫認為都是重要的。

由症狀變量系統中各個變量和每個變量的可辨狀態組成了人體可辨狀態。對人體可辨狀態的研究,為控制人體取得了必需的變異度。中醫的「證」,就是全面地分析了整個人體症狀變量系統的變化總結出來的。

陰陽辯證,病因辯證,藏象辯證的內容以後再討論。總之,中醫採用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分析症狀變量的方法,與西醫採用打開黑箱的分析方法完全不同。


edited: 1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7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六)---負反饋調節與陰陽辯證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2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六)---負反饋調節與陰陽辯證

負反饋調節是控制黑箱的一種基本方法。我們發現,中醫的陰陽學說不但對這個方法有精辟的論述,而且在長期實踐中以這個方法為基礎,發展出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技術。

為了說明這種方法,我們先來看一個應用負反饋的例子。一只船在大海中航行時,必須保持一定的航向才能達到預定的目的地。在這個過程中,它會受到種種來自外部和內部因素的影響而偏離航向,因此必須隨時調整舵輪以抵抗這些因素的干擾,這就是調節。典型的調節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我們先測出風速,水流及其它內外干擾因素的大小,再通過復雜的計算求出為了抵消這些干擾應當怎樣調節舵輪。盡管我們考慮了各種因素,事實上仍然會有許多干擾是我們無法事先一一測定和計算到的,況且這些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出現非常復雜的結果,任何一個企圖採用這套程序解決調節問題的船長都會弄得頭昏腦脹。

實際上船長們採用的都是另一種很巧妙的辦法。即引進一個比所有這些干擾因素都重要的變量,而使事情大大簡化了。這就是「實際航向」。掌握了船的實際航向,我們就可以根據正確航向求出船的偏航程度。也就是目標差。根據目標差來調節舵輪,就可以不必那麼費勁地一一考慮,測定和計算各種各樣內外的干擾因素了。

這兩種方法哪種更先進些?哪種更科學些?當然是後者。使我們感到興趣的是,在對比西醫體系和中醫體系方法上的某些差異時,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

中醫學認為,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處於一種「陰陽」平衡的穩定狀態。如果失去了相對的平衡,就稱之謂「陰陽失調」,人就病了。《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概括為「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這一調節原理,就是控制論中的負反饋調節。

這種負反饋調節法有一個很大的優點:盡管我們有時候不太清楚使調節對象系統A偏離正常狀態的真正的,實質性的原因是什麼,也不清楚措施系統B之所以能使對象系統A趨向正常的真正的,實質性的原因是什麼,但我們仍能採取有效的方法通過措施系統B使對象系統A恢復到正常狀態。

我們發現,負反饋調節的基本原理在中醫學中被廣泛地應用著,只是用「陰陽」這樣樸素的語言罷了。

中醫學將千變萬化,錯綜復雜的病證按「陰證」和「陽證」來進行分類。也就是說,以人體的正常狀態為目標值,以它為中心,將症狀變量從相反的方向區分出正負目標差來。「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用控制論的語言進行翻譯,這裡的「陰陽」就是正負目標差,這裡的「平」就是理想狀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在那個航船的例子裡,「善診」就是要確定船只對規定航向偏左幾度偏右幾度的問題。一條船比起人體,實在是太簡單了。人體的狀態遠遠不止一兩個變量,而且辨起左右來也要復雜得多。

這裡方向性很重要。每個症狀變量都有自己的方向性,並且它們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如何從一大堆看來雜亂無章的可辨狀態中找出有規律的方向性變化,是陰陽辨證的一個中心課題。它們不是隨意規定的,是人們從實踐中比較人體的正常生理和病理變化總結出來的。一般來說,屬於陽的具有活動的,興奮的,光亮的,熱的,積極的,亢進的方向性;屬於陰的具有沉靜的,抑制的,黑暗的,冷的,消極的衰退的方向性。例如望診,見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聞診聽聲音洪亮者屬陽,低微續斷者屬陰;切診脈象浮,數,大,滑,實者屬陽,沉,遲,小,澀,虛者屬陰。

確定了症狀變量的方向性,調節者B對被調節對象系統A作用的方向性也就隨之確定了,因為B作用的方向性可以從對A的影響中來定義。例如藥物,中醫的藥物學是按辯證體系來建立的。人們從無數醫療實踐中得來的輸出輸入數據中,總結歸納B對A的方向性作用,認識了大批中草藥的寒,熱,溫,涼,升,降,沉,浮等方向性性質。這些藥性是與證性相對而言的。能夠治療熱證的藥物,多屬寒性或涼性,屬陰;能夠治療寒證的藥物,多屬溫性或熱性,屬陽。凡升浮的藥,對人體有升陽,發表,散寒等作用,屬陽;凡沉降的藥,對人體有潛陽,降逆,收斂,清熱,滲濕,瀉下等作用,屬陰。

為了更多更好地發現藥物,識別藥物,中醫學還發展了有關藥物的色,味,質地輕重等表面性質和藥物作用性質之間關係的學說,以間接地求得B對A作用的方向性。這些僅僅可以作為對B認識的參考,最後還是要在負反饋調節中檢驗。

有了對A和B的方向性認識,中醫學建立了陰陽辨證學說,系統地將負反饋調節法應用於控制人體,並在實踐中創造了一系列調節技術。如陽熱盛而損及陰液者,可損其有餘之陽,用「熱者寒之」的方法;若因陰寒盛而損及陽氣者,可損其有餘之陰,用「寒者熱之」的方法。此外,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散者收之」,「濕者燥之,燥者濡之」等都是典型的負反饋調節技術。

陰陽辯證是八綱辯證的核心,也是整個辯證論治體系的核心之一,它至今仍有巨大的臨床和理論價值。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8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七)---致病因素與審證求因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2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七)---致病因素與審證求因

中醫採用不打開黑箱方法形容人體的獨到之處,還表現在它的病因學方面。

中醫學歷來重視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六淫為病,從今天科學的角度來看,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學等多種因素的致病作用。在古代的社會歷史和科學技術條件下,人們不可能對這些致病因素進行實質性的深入研究,不可能對它們進行細致的辨析。但面臨的問題卻又是必須有效地對付這些致病因素,怎麼辦呢?

中醫學開闢了一條獨特的途徑,這就是「審證求因」。如果把環境因素看作人體的輸入,症狀變量為輸出,那麼輸入和輸出間是具有某種確定性關係的。「審證求因」就是尋找這種確定性關係,由症狀變量系統的變化推導輸入的狀況,探求病因。在控制人體的時候,受控量依然基於症狀變量。這樣雖然沒有直接去辨析,控制實質性的致病因素,但還是能間接地辨析,控制它們。

人們從醫療實踐中長期觀察環境因素對症狀變量的綜合性影響,發現反映在人體可辨狀態中具有約束的變化趨勢主要有六種,也就是六種受環境制約的證。由此推導環境致病因素可以分為六種,從便於控制的角度建立了它們的模型,這就是風,寒,濕,燥,暑,火,稱為外感六淫。

從控制方法來說,把立足點放在機體反應性上,比單純地考慮實質性致病因素的方法更有利於調動機體對抗疾病的功能。這是中醫病因學的一大優點。另外,人體所處的環境條件是極其復雜的,致病往往不是單純由一種因素,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採用審證求因的方法就顯出它的長處。因為在證中反映的正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由此而創立的控制方法也就包含了針對綜合性因素的效果,這是中醫病因學的另一大優點。

《素問∼刺法論》中說:「五疾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這個「病狀相似」,就是一批相似的可辨狀態。因此盡管人們不知道「五疾」究竟是些什麼細菌病毒,但還是能從證中把它們區別出來,從而分別尋找對付它們的辦法,分別論治。《素問∼骨空論》說:「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這是對「風從外入」 這一證的描述。人體接受了「風邪」這樣一種輸入,產生了「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這樣一種可辨狀態。這樣一種可辨狀態出現了,也可以反過來推導出人體曾感受了「風邪」這樣一種輸入。把這樣一個「證」從人體其它可能的狀態中區別出來,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完全的控制)和治療(不完全的控制)它。如果控制的確定性還不夠高,則需要尋找新的變量,重新規定系統,繼續分辨人體的狀態,如在外風之內再分出風寒證,風熱證,風濕證等等。

中醫學通過人體黑箱輸入與輸出的關係來研究人體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的一般反應性問題,使中醫學的辯證論治體系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非特異性研究的基礎上。這樣大大彌補了這個體系因受歷史條件限制對特異性因素認識的不足。從上世紀末尤其是本世紀三十年代以來,西醫比較重視人體對不同致病因素的反應性的一般規律問題了。本來,能夠從機體的統一調節機制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演變是一件好事,但神經體液調節一經發現,有的人又從特異因素的牛角尖鑽到了神經體液的牛角尖,統一地調節人體變成了單純地調節神經或內分泌器官。例如,直到今天,對內分泌疾病的調節仍限於哪兒有病治哪兒,缺少什麼激素補充什麼激素的辦法。中醫學未能發現機體的解剖系統,未能細致地辨析各種實質性致病因素,這是很大的不足。但由於採用了審證求因的方法,對機體的非特異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創建了一些很有臨床價值的理論。例如六經辯證,是以非特異的時相過程來辯證分類的,這在世界醫學史上是一個創舉。又如治療很多西醫所說的內分泌疾病,中醫學從負反饋調節法出發辯證論治,方法多種多樣,所用的藥物絕大多數本身並不含激素,副作用小,療效都很好,同樣能完成對內分泌功能的控制。再如「非典」,對從未認識的病毒,西醫束手無策。而對中醫來說,「非典」的症狀與中醫溫病學中「風溫」的證狀完全相符。「有是證,用是藥」,中醫溫病學理論中關於「風溫」有完整的證狀描述,詳細治療方法,系統的預防措施。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9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八)---普裡高津與中醫哲學(轉帖)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2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八)---普裡高津與中醫哲學(轉帖)

牽牛子

自從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莫將科學定義為「確定性」事物之後,這種科學觀一直影響著整個世界。當中國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思想也隨著經濟浪潮向中國湧來,使原來還有中國味道的思維變得越來越西化,尤其是某些人更是奴化,科學觀也是如此。但是,西方在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思想家們發現了這種確定性的科學觀對科技、社會等各領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從而產生了新科學的思想。新科學思想已注意到事物的整體性、綜合性、系統性、復雜性。其代表人物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伊利亞﹒普裡高津、哈肯等。普裡高津在《確定性的終結》一書中說:「我們認為,我們確實處於一個新科學時代的開端。我們正在目睹一種科學的誕生,這種科學不再局限於理想化和簡單化情形,而是反映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它把我們和我們的創造性都視為在自然的所有層次上呈現出來的一個基本趨勢。」 。他感覺到這種新科學的曙光,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早就有了,他說:「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是著重於研究整體性和自發性,研究協調和協和,現代新科學的發展,近十年物理和數學的研究,如托姆突變理論、重整化群、分支點理論等,都更符合中國的哲學思想。」 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的光芒普照著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所不具有的。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的自豪。中國歷史進入近、現代後,這種光芒隨著西方文化湧入,漸漸失去了它的光澤。只有中醫,由於他能客觀地醫治人們的疾病,所以才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其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但是,對於那些以科學主義思想自居的人來說,中醫仍被認為不科學。實際上,這種思想是確定性科學觀的思想,如果按普裡高津的觀點,中醫顯然符合其新科學的思想。我們應該知道,在還沒有出現西方新科學思想家之前,中醫就已經存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醫的理論已溶為一體。

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醫非常強調人體的整體性,認為人的自身是一個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人體臟腑、體表、經絡、官竅都是相關統一的,都具有關聯性。治病應從整體出發來考慮。

現代西方醫學基本上是把人體看作動物體。它他們通過人體的解剖,以及通過在「老鼠」、「兔子」的研究,對人體的各個部分的知識已達到了精通的境界,無論是生理學、病理學、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遺傳學等等方面的知識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們不斷地借助各個學科的發展,發明了各種「先進」的儀器對病體進行檢查,以便隨時發現病理病灶,進行「早期診斷」。其結果是「看得見」的,顯得令人感到明確可靠、可證可考、可不斷重復,讓人們心服口服。但是,在現實生活裡,依靠西醫這樣「過硬」診斷的病人只佔人群的20%,因為真正讓人看到「靶」即病因的機會很少;還有75%的人群,主觀上有這樣或那樣的身心不適或痛苦,例如胸悶心悸、頭痛頭暈、倦怠乏力、惡心厭食、腹脹氣短等症狀,這是用任何儀器無法檢查、用任何動物實驗無法模擬的人體微觀變化的整體反映。對於這些十分真實、可靠的臨床現象,「先進儀器」往往發現不了病理病灶。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看不到「靶」,西醫就難以施展強大的治療措施,很容易造成 「誤診」、「誤治」。假如按某些人的標準來看豈不是更有「廢除」的理由嗎?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0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九)---象變量,藏變量與藏(臟)模型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2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九)---象變量,藏變量與藏(臟)模型

在黑箱理論中,控制復雜系統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過對系統輸入輸出的研究,推導系統的內部結構,為有效控制的目的建立與對象系統具有等價結構的模型。很有意思的是,中醫學在幾千年的實踐中,廣泛地應用了這一方法,以藏(臟)象學說為中心,建立了一個為控制服務的人體構造模型。

先看看《內經》所說「藏象」二字的涵義是什麼。在《素問∼六節藏象論》「帝曰,藏象何如?」句下,唐朝人王冰作了一個絕妙的注解:「象,謂所見於外,可閱者也。」也就是說,「象」,是人體外在的征象是人們可以通過四診了解到的輸出於人體黑箱之外的一批變量,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症狀變量。而「藏」,顧名思義,是一種隱藏著的東西,它們在人體黑箱內部,是用四診不能直接取得數據的一批變量。藏變量揭示了象變量的規律性變化,刻化了這個系統的內在聯繫,是象變量之間約束的體現。

例如,在人體的幾千個象變量中,對於某一類病人,面色不華,少汗,失眠多夢,健忘,脈細等幾個象變量往往具有較強的聯繫。發病的時候它們往往同時離開正常狀態,疾病演變過程中它們往往同時隨著病情起伏。經過治療,它們又往往同時趨向正常。這表明幾個象變量之間存在著約束,在數學上又叫相關性。根據這種相關性,人們就設想在人體內部隱藏著一個更本質的變量,人們把它叫做「心血虛」。它左右著面色不華,少汗,失眠,健忘,脈細等象變量的變化。顯然在醫療實踐中,引進和研究心血虛這樣一個新的變量對於提高控制人體的確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藏變量是運用推導法由象變量推導出來的。對於我們的祖先,這種推導自然只是根據象變量在大量病案中的相關性經驗來進行的,雖然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沒有經過嚴密的計算。從本質上來說,這種不打開黑箱引進藏變量的方法是一種模糊的數學方法。

《內經》基於這個「藏」和「象」的本意,奠定了藏象學說的基礎,。後世醫家從更多的方面研究了這兩大變量的關係,發展,提高著藏象學說。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藏象」的全部學問,都是關於如何用四診可知的象變量來推導四診未知的一部分變量的學問。或者更廣義地說,是關於人體黑箱的一部分變量與另一部分變量之間關係的學問。

這種由象變量推導出來的藏變量有幾百個,一般最常用的也有幾十個。根據這些藏變量所反映的人體的生理病理規律,人們把它們分為心,肝,肺,脾,腎五大類,它們構成了人體黑箱的五個子系統。例如屬於心藏系統的藏變量有心氣虛,心氣盛,心血虛,心陽虛,心陰虛,心火亢盛,心血瘀阻,痰迷心竅,痰火擾心,心昏神濁等等。屬於脾藏系統的藏變量有脾氣虛(包括脾運不健,中氣不足,脾不統血),脾陽虛,寒濕阻脾,脾胃溫熱等等。

除了五藏,還有一些屬於六腑的藏變量,如膽火,胃寒等等,它們與藏互為表裡關係。此外還有一些關於氣,血,精,津的藏變量,如氣滯,血瘀,津耗等。

那麼,藏變量與藏變量之間,各個子系統之間有沒有關係呢?人體內部這些看不見的變量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11subjec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十)---內穩定器模型與五藏Promote 0 Bookmark 02008-12-02quote  

本文引自: http://www.tgzy.net.cn/read.php?tid=8163
已經轉成繁體。作者同第一篇 post。

中醫理論是一種黑箱理論(十)---內穩定器模型與五藏

人們發現,臨床中有許多事實是用孤立存在的藏變量不能解釋的。例如虛勞病,久咳肺虛,有時會出現食減便溏等脾運不振的症狀。在治療時,如果用健脾的藥物來治療,脾胃健全,食欲增進了,不僅便溏自止,而且久咳等肺藏系統的象變量也好轉或痊癒。這使人們推導出脾藏系統跟肺藏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有反饋耦合關係。

五藏間這種反饋是普遍的,每個藏跟其餘四藏都有反饋關係。每個藏與它所屬的腑也有反饋關係。通過對象變量的長期研究,中醫學建立了一個關於人體黑箱內部的構造模型(圖略)。它反映了人體黑箱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相互滋養、生化和相互約束、克制作用,也反映了病理狀態下疾病的傳變方式以及機體各部分抗病功能的協調方式。

這個模型的核心是心肝肺脾腎五藏之間的相互影響、制約關係。受我國古代五行哲學思想的影響,中醫學將藏腑之間相互反饋的主制關係解釋為順序的五行生克關係。藏間生理功能的相互滋養、生化作用,稱為相生關係或母子關係。母藏對子藏的滋養生化作用常常處於主導地位。如腎之精以養肝,肝藏血以濟心,心之熱以溫脾,脾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清肅下行以助腎。藏間生理功能的的相互約束、克制作用,稱為相克關係。如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鬱,脾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氣清肅太過等等。若相克的制約作用表現不足,就使被克的一藏反過來制約對方的功能,也會出現平衡失調,稱為相侮,或稱反克。

中醫學所建立的人體模型,所發現的藏腑間通過各種反饋回路形成的維持相對穩定的機制,與控制論中的內穩定器驚人地相似。

內穩定器(homeostat)又稱為超穩定系統。它最早由著名控制論專家艾什比提出,在《大腦設計》一書中,他詳細地描述了這種機器的特點,這種機器被用來模擬那些結構復雜而又能自動保持穩定的系統。下圖表示由A、B、C、D、E五個互有反饋聯繫的子系統組成的內穩定器。

    ┌─┐
    □A□
    └─┘
┌─┐ ┌─┐
□E□ □B□
└─┘ └─┘
┌─┐ ┌─┐ 
□D□ □C□
└─┘ └─┘

內穩定器有兩個有趣的特點:第一,如果系統中的某一部分如A,對平衡態有著不大的偏移,這裡其他子系統對它的作用可以幫助它回到平衡態。但是一旦這個偏移充分大,在短時間內,子系統的相互作用不能使A回到平衡態,那麼由於A的影響,別的一個或幾個子系統可能偏移平衡態;第二,如果系統只有一個穩定態,那麼不管系統開始處於什麼狀態,由於子系統間的相互作用,系統總會達到穩定態。只要系統處於非穩定態,系統就會不斷運轉,好象在尋找穩定態。

內穩定器的這兩個重要性質在人體中是廣泛存在的。如果將A、B、C、D、E分別看作中醫所說的五藏,將系統的基本穩定態看作正常人體的健康狀態,人體的病理狀態可以看作這一內穩定器出現了病態穩定態的結果。藏象學說建立的控制技術實際就是利用系統的外部輸入來促使系統脫離病態,回到正常狀態。

藏象學說中穩定的觀念是十分基本的。各藏系統的藏變量之間,有的表現為相互滋生相互促進的遞增關係,有的表現為相互制約的遞減關係,由各種正反饋回路和負反饋回路交織成復雜的調節關係。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運行不息。使人體的各種生命運動、各種功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在一般情況下,這種相對穩定的維持是強有力的。當機體受到接連不斷的種種外界因素的干擾時,即使平衡處於經常的波動、變化之中,但由於每一藏都有它自己的抗病功能,藏系統間有相互協調的機制,因此這種變化和波動不會輕易地越出某種閾值,而使各藏腑系統的基本變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的穩定域內,這就是人體保持健康的能力。當內外致病因素的作用很強,使某些藏腑的狀態越出了為保持健康所必須的相對平衡限度時,一般我們就說人得病了。藏腑模型提供了各種致病干擾的傳遞方式,也提供了人體各種正氣的協調方式。因此根據這個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導對許多疾病的調節和控制。

人體具有自動維持穩定和平衡的能力,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內穩定器。中醫學提出的人體模型跟內穩定器極其類似,這決非偶然巧合。我們認為,這是中醫學在長期實踐中對象變量和藏變量的變化規律進行了科學總結,把握了人體各部分互相調節趨於相對平衡和穩定特性的結果。在控制論產生之前兩千年,我國人民就開始運用這樣一個內穩定器模型來調節人體,是非常了不起的。

採用不打開黑箱的方法實現各種輸入手段對各種藏變量的特殊作用,進而對黑箱內模型構件的調節和控制方法,是中醫學的又一個重大特點。在這方面,中醫藥物學的歸經分類法是別樹一幟的。蓮子心入心經,夜明砂入肝經,都是用不割斷輸入輸出關係的方法,從這些藥物對象變量的影響中總結出來的,而不是通過生物化學分析或生理實驗得出的性質。對幾千種藥物歸經等性質的研究,使中醫學可以通過對模型構件的控制來更準確地控制人體。

運用這個內穩定器模型,中醫學建立了一整套豐富多彩的藏象辯證調節方法。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病情,採用專門調節某一個藏腑的辦法,如「補腎陰」、「平肝陽」,或者根據情況先調一個藏腑再調另一個藏腑。也可以同時調節兩個藏腑或三個藏腑,如「疏肝健脾」、「清肝瀉肺」、「健脾養心和胃」。中醫學講究「治病求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並重則標本並治」,「虛則補其母,實則泄其子」等調節模型的原則。同時還注意到這個模型的每一個子系統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臨床中區別對待。例如腎臟的調節原則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餘」等。

中醫學所依據的藏象模型,是從臨床控制的確定性中直接總結出來的,兩千年來不斷修正完善,因此它具有極大的實踐和理論價值。依據這個模型所確定的辯證體系,有不少獨到之處,盡管其中有許多道理尚不能用西醫技術探明,尚不能用現今的科學知識解釋清楚,但不能否認它們是人體生命運動客觀規律性的一部分。研究中醫學藏象模型的結構,為我們的人體學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途徑。

 

[轉貼者註] 全文完。 


edited: 1

cht健康中醫藥
adm Find login register
views:28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