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
本人已不在此站活動 joined: 2007-09-19 posted: 4946 promoted: 325 bookmarked: 206 歸隱山林 |
由於傳統上中醫並不靠西醫的儀器檢查結果來診病(現在所謂的中西合診的例外),靠的是「望、聞、問、切」,因此困難度一般而言會比西醫困難,縱使是有了好幾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碰到一些綜合性的病證時也不免得猜猜看,以藥試病(證)。 推究原因是中醫的理論及用藥有「空隙」, 這裡所謂的空隙指的是傳承上的間斷。也就是有些東西失傳了!由於失傳,於是各醫家無不卯足勁的想把這個空隙給填滿,造成了各家各派的不同說法,有些是解,有些是正確的,但由今天的中醫體系的地位可以看得出來,誤解的為數不少。 中醫講求辨證,和西醫的辨病不同,病是症狀的綜合性總稱,症狀只是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結果。證是由一系列的症狀分析歸納後的一個裡層關鍵機制,而由於中醫並不使用儀器檢查,所以辦證的過程往往和中醫師的學養經驗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會出現失誤的機會也比西醫來得大。 我剛開始看中醫的書的時候,症和證也是搞不清楚,困擾了很久,雖然書裡頭寫得頭頭是道,但體會不出來真正的意思,畢竟我們都是西化的教育,會反射動作的從西醫觀點來理解,這樣就會扞格不入了。這裡舉《中醫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授權,知音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版)的一段說明,你能體會(猜?)出多少呢? 『感冒是病,其中的頭痛只是一個症狀,但對以頭痛為主要症狀者,可以進行辨證,若頭痛連及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甚,苔薄白,脈浮緊者,為風寒頭痛;若頭痛而脹,甚則頭痛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欲飲,便秘溲赤,舌質紅,苔黃,脈浮數者,則為風熱頭痛;若頭痛如裹,肢體困重,納呆胸悶,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膩,脈濡者,則為風濕頭痛。』 這裡的「風寒頭痛、風熱頭痛、風濕頭痛」就是中醫所謂的證,依不同的證有不同的治法,雖然他們可能都稱之為感冒。那如果症狀有好幾個,就得好幾個去辨證。其中的「脈浮緊」、「舌質紅」等等可就帶點主觀性,需要有相當的經驗來判斷,而不是想當然耳的。 好了,現在辨證給你辨好了,該論治開方下藥了吧!這下就又有一個關卡,那就是同一個證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方劑,你要選用哪一個?另外就是方劑的作用,我們不可能又回到從前的神農嘗百草,而是從書籍或老師口中或臨床經驗上來的知識,那麼既然有了空隙,其中會產生誤傳的情況就不足為怪了,也就是說某種單味藥的性質或某種方劑的性質會發生不正確解讀的情況。例如「柴胡不發汗」、「人參微寒」,這還事小,連著名的方劑都解讀錯誤就妙了,例如「五苓散」就是一個例子,到底五苓散證是「太陽膀胱蓄水」,還是「中焦脾胃水氣運化失調」? 當然我的標題這樣下一定會有許多人又有不同意見,那沒關係,我這只是閒聊,不是要打擊中醫藥,而是看是不是能理出一個比較切合實際的學習方法(我還是要繼續學就對了啦!)。
ps. 我只是初學中醫的蒙古大夫(雖然是 2.0 的),我說的,你聽聽就好。:-)
edited: 3
|
| adm | Find | login register |